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韋夏妮 韋海莉
戲臺的背景墻是代表壯族駱越文化的雙頭鳥和壯錦圖案,戲臺前方是一池含苞待放的睡蓮,周遭的非洲茉莉、細葉柳、紫竹、三角梅和小葉榕樹等花草相映成趣,不遠處,三五成群的孩童正讀著墻上張貼的環保低碳宣傳海報……這是近日記者在南寧市武鳴區羅波鎮萬泉開發區文化廣場所見到的景象,若不是當地居民介紹,很難想到此處竟是一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
“以前這是個臭水塘,我們可不敢靠近這里!”萬泉開發區廣場附近的居民覃先生說,過去大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在房前屋后,最后流入這個低洼的水塘,長久以來水塘臭味熏天。經過整治后,如今又有了小魚蝦在水塘中嬉戲,居民們還經常到這里散步。
據武鳴區環保局副局長梁劍介紹,該項目由廣西景然環??萍加邢薰敬蛟?,通過采用“預處理+微動力增氧池+人工濕地”工藝,每天能處理80立方米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收集至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的標準后才能外排,可滿足萬泉開發區180戶約850人生活污水處理需求。
除了萬泉開發區,武鳴區的其他幾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也是各具特色。在羅波鎮東周屯,為了不影響和占用農田,污水處理設施占地僅200多平方米,小巧而精致,不僅能讓污水達標排放,還能在處理站地表栽植苗木,美化環境;在雙橋鎮八橋村大伍屯,項目則被建設成生態濕地公園,每天能接待外來游客1000多人,實現了農村污水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有機結合……
近年來,武鳴區積極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村容村貌整治相結合,把項目建設成小公園、小廣場等娛樂休閑場所,目前已形成針對責任主體、資金保障、第三方環保公司運維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理機制。截至去年12月底,武鳴區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8套,總投資約為4189萬元,總處理量為2440立方米/日,受益人口約2萬人。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需要久久為功。今年,武鳴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行動。計劃到2020年完成13個鄉鎮198個行政村1851個自然屯農村生活污水整治項目建設,進而有效解決城區所有村屯的生活污水排放問題。
好的生態環境,最先、最直接惠及的是環境中的人。最近,武鳴區雙橋鎮八橋村大伍屯的黃女士農忙之外,每天對村里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巡查,打掃落葉和修剪花枝,為此還又多了一份由第三方環保運維公司支付的收入。她說,如今自己5歲的小孫子看到地上有垃圾也會主動撿起扔到垃圾桶。
這些年來,和各項生態指標一起同步改善的,還有當地人的“生態自覺”,大家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深入滲透到鄉村治理的過程中,美麗鄉村新畫卷在這里正徐徐鋪展開來……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
廣西景然環??萍加邢薰?/span>
地址:南寧市西鄉塘區魯班路33號魯班商貿城2棟B單元3105號
電話:?0771-3929870
QQ:34353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