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起,廣西開展了以“美麗廣西·清潔鄉村”為主題的活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任務。6月4日至9日,由自治區人大環資委等16個部門開展了,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廣西”為主題的2013年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記者跟隨采訪團第一采訪組走訪了南寧以及貴港兩市的多個區、縣,一些地方在清潔水源和垃圾處理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
上林縣東羅村污水處理設施一角。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周珂 文/圖
“以前死豬、死雞、死鴨、垃圾、糞便、污水都排放到這里,結果蚊蠅亂飛、臭氣熏天,人走過都要捂鼻子,不過現在卻是人們茶余飯后必來的地方?!痹谏狭挚h巷賢鎮磨莊的污水處理設施前,年近七旬的磨日煥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記者在上林縣采訪時發現,當地政府打造的“文娛廣場+污水處理設施”模式,讓死氣沉沉的污水處理設施活了起來,昔日臭水塘如今都成為人們最愛來的場所。
成果:
600多個村莊
告別污水直排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村莊里的水塘、水渠、河流中,給農村環境和水源帶來巨大的影響。從2011年開始,廣西將用3年時間,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近兩年來已實施了600多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
在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那團新村,記者看到,農民的小洋樓整齊有序,村里環境整潔,沒有污水橫流的情況,這些都得益于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而在風光秀麗的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水麗村,一座投資30萬元的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也讓這里村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記者經過走訪南寧市良慶區、賓陽縣、上林縣等區縣的農村,發現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確實讓這些農村告別了污水直排。
難題:
污水處理設施
運行費用較大
污水處理設施確實讓農村告別了污水橫流,讓農村環境得到改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記者走訪的不少建立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落里,設施大多建設在村莊偏僻處,村民們對設施并不是很重視。大唐鎮那團新村的村長告訴記者,村里每家每戶每人年收60元的垃圾處理費,其實里面有5元錢是污水處理費。
根據相關政策,污水處理設施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的,為何那團新村會收呢?這位村長告訴記者,向村民收一點費用,就是要他們對污水處理設施重視愛護起來,讓他們覺得這個設施是他們的。
另外,一旦農村連片整治項目結束,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和維護費用將由地方財政承擔,這對地方來說壓力不小。以賓陽縣為例,預計一套污水處理設施每年運行及維護費用大概是5000元,目前全縣在農村有20套污水處理設施,一年的費用將是10萬元。如果在全縣1748個村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那么運行費用將是天文數字,因此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費用,將是廣大農村所要面臨的問題。
破解:
“文娛廣場+污水處理設施”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上林縣的做法也許值得借鑒,他們的污水處理設施采取的是“文娛廣場+污水處理設施”模式:將村里的文娛廣場建設在污水處理設施旁,污水處理設施設計成水景景觀,給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動環境。
在上林縣巷賢鎮磨莊的文娛活動場所旁,有一座大水池,周邊有綠色植被,水池里種有風車草、美人蕉等植物,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文娛場所旁的水景。村民磨日煥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低洼水塘,村內垃圾、畜禽糞便都倒入水塘中,臭氣熏天,經過改造后,人們每天都來這里跳舞、散步,很熱鬧。
上林縣的東羅村則將污水設施建成人工浮島,同時結合村內河流,建設了沿河的水景長廊,使得昔日臭水河變得清澈見底。
上林縣環保局長韋雄文告訴記者,他們采取“文娛廣場+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模式,使得昔日排污臭水塘變成人們愛來的活動場所,環境改善了,村民們也重視污水處理設施,甚至要村民繳納一定費用都愿意。自治區環保廳生態處博士李海翔認為,污水處理設施對改善農村水源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寄希望于中央和當地財政,上林的建設模式,或許給出了一個較好的解決方式。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
廣西景然環??萍加邢薰?/span>
地址:南寧市西鄉塘區魯班路33號魯班商貿城2棟B單元3105號
電話:?0771-3929870
QQ:3435367476